Example032
原文链接:Example032
题目
将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A 分解为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A 和 B,使得 A 表中含有原表中序号为奇数的元素,而 B 表中含有原表中序号为偶数的元素,且保持其相对顺序不变。
分析
设置一个变量 num
记录序号,初始值为 0,每访问一个节点则序号变量 num
加 1,然后根据序号的奇偶性来做处理,如果是奇数则通过尾插法插入到链表 A 中;如果是偶数则通过尾插法插入到链表 B 中。重复以上操作直至表尾。
图解
略。
C实现
核心代码:
/**
* 拆分链表 A,使得链表 A 中只有序号为奇数的节点,链表 B 中只有序号为偶数的节点
* @param A 初始包含所有节点,分解后只保留有序号为奇数的节点
* @param B 保存有序号为偶数的节点
*/
void splitLinkedList(LNode **A, LNode **B) {
// 初始化单链表 B,为其分配空间,并且将头结点的 next 指针指向 null
*B = (LNode *) malloc(sizeof(LNode));
(*B)->next = NULL;
// 变量,记录链表 A 的尾节点
LNode *aTailNode = *A;
// 变量,记录链表 B 的尾节点
LNode *bTailNode = *B;
// 链表 A 的第一个节点
LNode *node = (*A)->next;
// 变量,记录链表中节点的序号
int num = 0;
// 从头到尾扫描单链表 A,从第一个节点开始扫描
while (node != NULL) {
// 计数器加一,记录当前扫描到第几个节点了
num++;
// 判断节点序号是奇数还是偶数
if (num % 2 != 0) {// 奇数
// 如果序号是奇数,则使用尾插法插入到链表 A 的尾部
aTailNode->next = node;
aTailNode = node;// 并且更新 aTailNode
} else {// 偶数
// 如果序号是偶数,则使用尾插法插入到链表 B 的尾部
bTailNode->next = node;
bTailNode = node;// 并且更新 bTailNode
}
// 继续原链表 A 的下一个节点
node = node->next;
}
// 注意结束后将 aTailNode 和 bTailNode 的 next 指针指向 null,因为是将原链表 A 中的节点插入到新链表 A 和 B 中,那么原节点的 next 指针可能指向一些我们不需要的数据,所以将他们指向 null,表示是一个新链表
aTailNode->next = NULL;
bTailNode->next = NULL;
}
完整代码: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malloc.h>
/**
* 单链表节点
*/
typedef struct LNode {
/**
* 单链表节点的数据域
*/
int data;
/**
* 单链表节点的的指针域,指向当前节点的后继节点
*/
struct LNode *next;
} LNode;
/**
* 通过尾插法创建单链表
* @param list 单链表
* @param nums 创建单链表时插入的数据数组
* @param n 数组长度
* @return 创建好的单链表
*/
LNode *createByTail(LNode **list, int nums[], int n) {
// 1.初始化单链表
// 创建链表必须要先初始化链表,也可以选择直接调用 init() 函数
*list = (LNode *) malloc(sizeof(LNode));
(*list)->next = NULL;
// 尾插法,必须知道链表的尾节点(即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),初始时,单链表的头结点就是尾节点
// 因为在单链表中插入节点我们必须知道前驱节点,而头插法中的前驱节点一直是头节点,但尾插法中要在单链表的末尾插入新节点,所以前驱节点一直都是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,而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由于链表插入新节点会一直变化
LNode *node = (*list);
// 2.循环数组,将所有数依次插入到链表的尾部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// 2.1 创建新节点,并指定数据域和指针域
// 2.1.1 创建新节点,为其分配空间
LNode *newNode = (LNode *) malloc(sizeof(LNode));
// 2.1.2 为新节点指定数据域
newNode->data = nums[i];
// 2.1.3 为新节点指定指针域,新节点的指针域初始时设置为 null
newNode->next = NULL;
// 2.2 将新节点插入到单链表的尾部
// 2.2.1 将链表原尾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新节点
node->next = newNode;
// 2.2.2 将新节点置为新的尾节点
node = newNode;
}
return *list;
}
/**
* 拆分链表 A,使得链表 A 中只有序号为奇数的节点,链表 B 中只有序号为偶数的节点
* @param A 初始包含所有节点,分解后只保留有序号为奇数的节点
* @param B 保存有序号为偶数的节点
*/
void splitLinkedList(LNode **A, LNode **B) {
// 初始化单链表 B,为其分配空间,并且将头结点的 next 指针指向 null
*B = (LNode *) malloc(sizeof(LNode));
(*B)->next = NULL;
// 变量,记录链表 A 的尾节点
LNode *aTailNode = *A;
// 变量,记录链表 B 的尾节点
LNode *bTailNode = *B;
// 链表 A 的第一个节点
LNode *node = (*A)->next;
// 变量,记录链表中节点的序号
int num = 0;
// 从头到尾扫描单链表 A,从第一个节点开始扫描
while (node != NULL) {
// 计数器加一,记录当前扫描到第几个节点了
num++;
// 判断节点序号是奇数还是偶数
if (num % 2 != 0) {// 奇数
// 如果序号是奇数,则使用尾插法插入到链表 A 的尾部
aTailNode->next = node;
aTailNode = node;// 并且更新 aTailNode
} else {// 偶数
// 如果序号是偶数,则使用尾插法插入到链表 B 的尾部
bTailNode->next = node;
bTailNode = node;// 并且更新 bTailNode
}
// 继续原链表 A 的下一个节点
node = node->next;
}
// 注意结束后将 aTailNode 和 bTailNode 的 next 指针指向 null,因为是将原链表 A 中的节点插入到新链表 A 和 B 中,那么原节点的 next 指针可能指向一些我们不需要的数据,所以将他们指向 null,表示是一个新链表
aTailNode->next = NULL;
bTailNode->next = NULL;
}
/**
* 打印链表的所有节点
* @param list 单链表
*/
void print(LNode *list) {
printf("[");
// 链表的第一个节点
LNode *node = list->next;
// 循环单链表所有节点,打印值
while (node != NULL) {
printf("%d", node->data);
if (node->next != NULL) {
printf(", ");
}
node = node->next;
}
printf("]\n");
}
int main() {
// 声明单链表
LNode *A;
LNode *B;
int nums[] = {1, 2, 3, 4, 5, 6, 7, 8};
int n = 8;
createByTail(&A, nums, n);
print(A);
// 调用函数,拆分链表
splitLinkedList(&A, &B);
print(A);
print(B);
}
执行结果:
[1, 2, 3, 4, 5, 6, 7, 8]
[1, 3, 5, 7]
[2, 4, 6, 8]
Java实现
核心代码:
/**
* 拆分链表 A,使得链表 A 中只有序号为奇数的节点,链表 B 中只有序号为偶数的节点
*
* @param A 初始包含所有节点,分解后只保留有序号为奇数的节点
* @param B 保存有序号为偶数的节点
*/
public void splitLinkedList(LinkedList A, LinkedList B) {
// 初始化单链表 B,为其分配空间,并且将头结点的 next 指针指向 null
B.list = new LNode();
B.list.next = null;
// 变量,记录链表 A 的尾节点
LNode aTailNode = A.list;
// 变量,记录链表 B 的尾节点
LNode bTailNode = B.list;
// 链表 A 的第一个节点
LNode node = A.list.next;
// 变量,记录链表中节点的序号
int num = 0;
// 从头到尾扫描单链表 A,从第一个节点开始扫描
while (node != null) {
// 计数器加一,记录当前扫描到第几个节点了
num++;
// 判断节点序号是奇数还是偶数
if (num % 2 != 0) {// 奇数
// 如果序号是奇数,则使用尾插法插入到链表 A 的尾部
aTailNode.next = node;
aTailNode = node;// 并且更新 aTailNode
} else {// 偶数
// 如果序号是偶数,则使用尾插法插入到链表 B 的尾部
bTailNode.next = node;
bTailNode = node;// 并且更新 bTailNode
}
// 继续原链表 A 的下一个节点
node = node.next;
}
// 注意结束后将 aTailNode 和 bTailNode 的 next 指针指向 null,因为是将原链表 A 中的节点插入到新链表 A 和 B 中,那么原节点的 next 指针可能指向一些我们不需要的数据,所以将他们指向 null,表示是一个新链表
aTailNode.next = null;
bTailNode.next = null;
}
完整代码:
public class LinkedList {
/**
* 单链表
*/
private LNode list;
/**
* 通过尾插法创建单链表
*
* @param nums 创建单链表时插入的数据
* @return 创建好的单链表
*/
public LNode createByTail(int... nums) {
// 1.初始化单链表
// 创建链表必须要先初始化链表,也可以选择直接调用 init() 函数
list = new LNode();
list.next = null;
// 尾插法,必须知道链表的尾节点(即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),初始时,单链表的头结点就是尾节点
// 因为在单链表中插入节点我们必须知道前驱节点,而头插法中的前驱节点一直是头节点,但尾插法中要在单链表的末尾插入新节点,所以前驱节点一直都是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,而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由于链表插入新节点会一直变化
LNode tailNode = list;
// 2.循环数组,将所有数依次插入到链表的尾部
for (int i = 0; i < nums.length; i++) {
// 2.1 创建新节点,并指定数据域和指针域
// 2.1.1 创建新节点,为其分配空间
LNode newNode = new LNode();
// 2.1.2 为新节点指定数据域
newNode.data = nums[i];
// 2.1.3 为新节点指定指针域,新节点的指针域初始时设置为 null
newNode.next = null;
// 2.2 将新节点插入到单链表的尾部
// 2.2.1 将链表原尾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新节点
tailNode.next = newNode;
// 2.2.2 将新节点置为新的尾节点
tailNode = newNode;
}
return list;
}
/**
* 拆分链表 A,使得链表 A 中只有序号为奇数的节点,链表 B 中只有序号为偶数的节点
*
* @param A 初始包含所有节点,分解后只保留有序号为奇数的节点
* @param B 保存有序号为偶数的节点
*/
public void splitLinkedList(LinkedList A, LinkedList B) {
// 初始化单链表 B,为其分配空间,并且将头结点的 next 指针指向 null
B.list = new LNode();
B.list.next = null;
// 变量,记录链表 A 的尾节点
LNode aTailNode = A.list;
// 变量,记录链表 B 的尾节点
LNode bTailNode = B.list;
// 链表 A 的第一个节点
LNode node = A.list.next;
// 变量,记录链表中节点的序号
int num = 0;
// 从头到尾扫描单链表 A,从第一个节点开始扫描
while (node != null) {
// 计数器加一,记录当前扫描到第几个节点了
num++;
// 判断节点序号是奇数还是偶数
if (num % 2 != 0) {// 奇数
// 如果序号是奇数,则使用尾插法插入到链表 A 的尾部
aTailNode.next = node;
aTailNode = node;// 并且更新 aTailNode
} else {// 偶数
// 如果序号是偶数,则使用尾插法插入到链表 B 的尾部
bTailNode.next = node;
bTailNode = node;// 并且更新 bTailNode
}
// 继续原链表 A 的下一个节点
node = node.next;
}
// 注意结束后将 aTailNode 和 bTailNode 的 next 指针指向 null,因为是将原链表 A 中的节点插入到新链表 A 和 B 中,那么原节点的 next 指针可能指向一些我们不需要的数据,所以将他们指向 null,表示是一个新链表
aTailNode.next = null;
bTailNode.next = null;
}
/**
* 打印单链表所有节点
*/
public void print() {
// 链表的第一个节点
LNode node = list.next;
// 循环打印
String str = "[";
while (node != null) {
// 拼接节点的数据域
str += node.data;
// 只要不是最后一个节点,那么就在每个节点的数据域后面添加一个分号,用于分隔字符串
if (node.next != null) {
str += ", ";
}
// 继续链表的下一个节点
node = node.next;
}
str += "]";
// 打印链表
System.out.println(str);
}
}
/**
* 单链表的节点
*/
class LNode {
/**
* 链表的数据域,暂时指定为 int 类型,因为 Java 支持泛型,可以指定为泛型,就能支持更多的类型了
*/
int data;
/**
* 链表的指针域,指向该节点的下一个节点
*/
LNode next;
}
测试代码:
public class LinkedListTest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// 创建单链表 A
LinkedList A = new LinkedList();
A.createByTail(1, 2, 3, 4, 5, 6, 7);
A.print();
LinkedList B = new LinkedList();
LinkedList list = new LinkedList();
// 调用函数分解链表 A
list.splitLinkedList(A, B);
A.print();
B.print();
}
}
执行结果:
[1, 2, 3, 4, 5, 6, 7]
[1, 3, 5, 7]
[2, 4, 6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