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配置中心
核心能力 | 传统平台 | 使用配置注册中心RCC |
---|---|---|
高资源利用率 | 资源获取效率低(>1天) 资源利用率低(<30%)。 | 自助高效获取资源(分钟级)。 动态调整资源(伸缩)。 |
高效开发 | 架构耦合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 只能按大颗粒系统发布版本,响应周期长。 |
基于契约(Open API)的开发模式,架构解耦,让微服务的开发、测试、文档、协作和管控活动标准化、自动化。 高性能REST/RPC微服务开发框架,提供开箱即用的工具,降低开发门槛。 提供SpringCloud等组件,敏捷高效;支持微服务级滚动升级。 |
简化配置 | 配置项复杂,每个环境都需进行单独的配置,易出错。 | 提供集中配置管理能力。 实现配置文件与环境解耦,一次维护,多个环境共用。 配置文件支持多版本,可查看历史并快速回滚。 |
一键发布 | 手动打补丁方式的方式进行发布,中断业务。 | 支持一键滚动升级,支持业务升级时新老实例均衡分布,业务不中断。 |
集中监控 | 无监控手段,系统出故障无法及时感知,故障难定位。 | 实时图形化展示应用监控指标,CPU占用、告警、节点异常、运行日志、关键事件等实时掌握。 |
云原生网关
核心能力 | 传统平台 | 使用云原生网关 |
---|---|---|
云原生特性 | 1.流量网关+业务网关模式,部署运维工作量大,资源消耗多。 2.云原生组件支持不够。 |
1.同时具备流量网关和微服务网关能力,资源消耗减半。 2.无缝对接云原生组件,更贴合云原生架构。 |
开箱即用 | 需要投入人力处理部署、运维和定制化开发工作。 | 即买即用型实例,用户只需专注于业务开发,无需关注资源购买及部署运维,更专业、更弹性、更可靠。 |
高集成 | 集成云原生组件的能力较弱。 | 可与自研产品体系无缝对接,例如容器服务、注册中心、日志服务、应用监控等,提供一站式的微服务解决方案。 |
高扩展 | 扩展能力较弱。 | 支持多语言插件化扩展,场景丰富、应用灵活。 |
监控分析 | 监控指标不够丰富,实现链路追踪等能力需要的成本较高。 | 提供丰富的指标监控、日志分析、链路追踪等功能,实现服务的可见、可管、可控。 |
安全可靠 | 不支持复杂的安全认证机制。 | 支持HTTPS加密通信,提供jwt、oidc认证,ip黑白名单等安全策略。 |
低成本 | 需要自己维护网关组件。 | 网关能力托管到云端,节省用户维护成本。 |
微服务治理中心
对比项 | 自建治理中心 | 微服务治理中心 |
---|---|---|
成本 | 自建主机资源成本。 | 治理资源全托管,无需自建CPU和内存资源。 |
人力成本 | 需自行搭建治理框架,开发难度大,维护成本高。 | 无侵入,无需改造应用,直接接入即可使用治理功能。功能持续集成,使用简单便捷。 |
效率 | 支持开发环境隔离,多套环境互不干扰。 支持自动化回归测试,大大节省测试人力成本。 |
开发测试提效。 |
线上发布提效 | 常规变更为避免出现问题,研发人员不得不在深夜变更,发布效率低下。 | 支持金丝雀发布、全链路灰度等多种灰度规则控制,轻松实现流量切换,无需深夜变更。 |
稳定 | 提供流量控制、熔断降级等流量防护能力,保证线上业务稳定运行。 | 流量防护。 |
无损上下线 | 需要自研。 | 保证在进行应用发布、重启、下线等操作时,应用可以无损变更,无流量损失。 |
应用安全 | 需要自研。 | 提供微服务间调用鉴权的能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