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Kubernetes(K8S)中,污点(Taints)是一种用于限制节点(Node)上可以运行的Pod的机制。污点可以理解为对节点标记上某种属性,只有满足这种属性的Pod才能在该节点上运行。以下是关于K8S污点的详细介绍:
1、污点的组成
污点由三个部分组成:
- key:污点的关键词,用于标识污点的名称。
- value:污点的值,用于进一步描述污点的特性。这个值可以为空,但在某些情况下,为了精确匹配,可能需要指定具体的值。
- effect:污点的效果,用于指定对Pod的调度影响程度。主要有三种取值:
- NoSchedule:新的不能容忍此污点的Pod对象不会被调度至当前节点,但已在该节点上运行的Pod对象不受影响。
- PreferNoSchedule:Kubernetes会尽量避免将新的不能容忍此污点的Pod对象调度至当前节点,但如果没有其他可用节点,仍然会调度。
- NoExecute:新的不能容忍此污点的Pod对象不会被调度至当前节点,而且已在该节点上运行但不再满足匹配规则的Pod对象将被驱逐。
2、污点的作用
污点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种机制,通过给节点打上污点来限制哪些Pod可以被调度到该节点上。这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隔离,避免Pod被分配到不合适的节点上。
3、污点的设置与去除
污点可以通过kubectl taint
命令来设置和去除。例如,给节点添加污点的命令格式如下:
kubectl taint nodes <node-name> <key>=<value>:<effect>
去除污点的命令格式如下:
kubectl taint nodes <node-name> <key>:<effect>-
如果污点的value为空,则在设置或去除污点时不需要指定value。
4、污点与容忍度的关系
污点和容忍度(Tolerations)是相互配合使用的。只有Pod设置了与节点污点相匹配的容忍度,才能被调度到该节点上运行。容忍度也是由key、value、effect三部分组成,用于指定Pod可以容忍哪些污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