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usermenu
  • 发布文章
  • 消息中心
点赞
收藏
评论
分享
原创

MYSQL的写放大问题一探

2023-08-02 02:21:50
185
0

MYSQL的写放大问题一探

摘要:

传统数据库的写放大问题是怎么回事?它会带来哪些问题?应该如何规避写放大问题,本文将初步探索这个问题。

一、MYSQL的写放大问题

传统数据库的写放大问题

首先什么是写放大问题?写放大(Write Amplification)这个概念其实在很多系统(特别是存储)都存在。但写放大其实分为很多种,各种的写放大原理并不是很一样。所以首先要开宗明义的是,对于传统数据库而言,写放大问题的定义是什么?

对于传统数据库的写放大问题,其实是指在使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(如MySQL、PG、Oracle等)时,实际写入到数据库中的数据量大于应用程序实际写入的数据量

 

MYSQL写放大的一个实际案例

在一次性能压测中,对一个部署在SSD盘上的MYSQL进行批量写入压测。发现SSD磁盘的监控指标数据已然打满(IOSTAT采集的数据表明,磁盘UTIL达到100%,写入带宽达到185MB/S,在之前的FIO测试中,这已经是当前SSD盘写入带宽的上限)。但实际的应用程序写入数据,仅为25MB/S(可从网络带宽和应用数据写入侧双重确认)。

换言之,应用数据写入之所以在25MB/S上达到上限,卡点在于后端磁盘的写入带宽为185MB,而这里的写放大系数达到6倍以上,令人意外。

 

MYSQL写放大的原理分析

写放大系数6以上,表示应用写入1MB的数据,后端数据库居然往磁盘写入6MB的数据?这是怎么回事?在这里引用一下AWS的Aurora数据库的论文《Amazon Aurora: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High Throughput Cloud-Native Relational Databases》中的内容来解析这个问题:

 

  • 首先分析DATA。DATA就是应用写入的原始数据,存放在DATABLOCK之中,这点是大家可以直接理解的。但即使是DATA,也会有写放大的问题。WHY? 回忆一下INDEX的相关知识,MYSQL是索引组织表,如果这个表中的索引比较多,自然会有多份数据写入。而且索引 本身是B+树,如果写入并非是顺序写入,B+树一旦分裂,同样也会占用高于原始数据量的磁盘空间。这也是为什么对于一个运行久了的MYSQL,执行OPTIMIZE TABLE命令能达到磁盘空间优化的原因:B+树的空洞被填补了。
  • LOG。MYSQL是支持ACID的。但如何做到DURABLE持久性。靠的是WAL(WRITE AHEAD LOG技术),先写LOG,再写DATA。所以写一份数据之前,要把这个变更在REDO LOG中先写一份。
  • BINLOG。如果你的MYSQL要做主从复制(防止单点问题),就要开启BINLOG作为主从复制的基础媒介。
  • DOUBLE-WRITE,防止的是PARTIAL WRITE问题,否则虽然有REDO LOG,写入依然有可能会CORRUPTION。MySQL Innodb block块为16K,文件系统为4K,传统硬盘512字节,16K写入需要保证原子性,而在线日志无法恢复断页情况。MySQL通过Doublewrite双写先写一份到共享表空间,然后写入数据文件,恢复过程需要使用完整的16K恢复,但会带来IO两倍写入和性能影响。

二、如何规避写放大的影响

上文已经从原理上对写放大进行了分析。但这种理论分析对实际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呢?如果仅是理论,对生产实践没有指导意义,无异于纸上谈兵。

实际上,写入大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。对磁盘的空间占用,对性能的影响。AWS的Aurora正是基于减少写放大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。作为MYSQL的使用者,应该如何规避写放大的影响。

从DATA想办法,DATA本身是绝不能省的,但可以创建自增主键,使写入都是顺序写入,写入达到高性能,同时减少B+树的空洞。同时如果是数据迁移,可以先迁移数据,再创建索引。

从LOG想办法,基本没得优化。ACID中的D太重要了。

从BINLOG想办法,如果是数据迁移,而又不需要主从复制,可以暂时关闭BINLOG,等迁移完全量数据再开启BINLOG。

从DOUBLE-WRITE想办法。对于某些存储介质而言(NVMe SSD),会在物理层面保证一个页的写入的原子性,所以可以直接在MYSQL配置参数中关闭DOUBLEWRITE:设置innodb_doublewrite = 0

 

实际应用案例:

在一次数据迁移中,临时关闭了BINLOG和DOUBLE-WRITE,整体迁移性能上升一倍。

0条评论
0 / 1000
c****n
5文章数
0粉丝数
c****n
5 文章 | 0 粉丝
原创

MYSQL的写放大问题一探

2023-08-02 02:21:50
185
0

MYSQL的写放大问题一探

摘要:

传统数据库的写放大问题是怎么回事?它会带来哪些问题?应该如何规避写放大问题,本文将初步探索这个问题。

一、MYSQL的写放大问题

传统数据库的写放大问题

首先什么是写放大问题?写放大(Write Amplification)这个概念其实在很多系统(特别是存储)都存在。但写放大其实分为很多种,各种的写放大原理并不是很一样。所以首先要开宗明义的是,对于传统数据库而言,写放大问题的定义是什么?

对于传统数据库的写放大问题,其实是指在使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(如MySQL、PG、Oracle等)时,实际写入到数据库中的数据量大于应用程序实际写入的数据量

 

MYSQL写放大的一个实际案例

在一次性能压测中,对一个部署在SSD盘上的MYSQL进行批量写入压测。发现SSD磁盘的监控指标数据已然打满(IOSTAT采集的数据表明,磁盘UTIL达到100%,写入带宽达到185MB/S,在之前的FIO测试中,这已经是当前SSD盘写入带宽的上限)。但实际的应用程序写入数据,仅为25MB/S(可从网络带宽和应用数据写入侧双重确认)。

换言之,应用数据写入之所以在25MB/S上达到上限,卡点在于后端磁盘的写入带宽为185MB,而这里的写放大系数达到6倍以上,令人意外。

 

MYSQL写放大的原理分析

写放大系数6以上,表示应用写入1MB的数据,后端数据库居然往磁盘写入6MB的数据?这是怎么回事?在这里引用一下AWS的Aurora数据库的论文《Amazon Aurora: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High Throughput Cloud-Native Relational Databases》中的内容来解析这个问题:

 

  • 首先分析DATA。DATA就是应用写入的原始数据,存放在DATABLOCK之中,这点是大家可以直接理解的。但即使是DATA,也会有写放大的问题。WHY? 回忆一下INDEX的相关知识,MYSQL是索引组织表,如果这个表中的索引比较多,自然会有多份数据写入。而且索引 本身是B+树,如果写入并非是顺序写入,B+树一旦分裂,同样也会占用高于原始数据量的磁盘空间。这也是为什么对于一个运行久了的MYSQL,执行OPTIMIZE TABLE命令能达到磁盘空间优化的原因:B+树的空洞被填补了。
  • LOG。MYSQL是支持ACID的。但如何做到DURABLE持久性。靠的是WAL(WRITE AHEAD LOG技术),先写LOG,再写DATA。所以写一份数据之前,要把这个变更在REDO LOG中先写一份。
  • BINLOG。如果你的MYSQL要做主从复制(防止单点问题),就要开启BINLOG作为主从复制的基础媒介。
  • DOUBLE-WRITE,防止的是PARTIAL WRITE问题,否则虽然有REDO LOG,写入依然有可能会CORRUPTION。MySQL Innodb block块为16K,文件系统为4K,传统硬盘512字节,16K写入需要保证原子性,而在线日志无法恢复断页情况。MySQL通过Doublewrite双写先写一份到共享表空间,然后写入数据文件,恢复过程需要使用完整的16K恢复,但会带来IO两倍写入和性能影响。

二、如何规避写放大的影响

上文已经从原理上对写放大进行了分析。但这种理论分析对实际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呢?如果仅是理论,对生产实践没有指导意义,无异于纸上谈兵。

实际上,写入大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。对磁盘的空间占用,对性能的影响。AWS的Aurora正是基于减少写放大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。作为MYSQL的使用者,应该如何规避写放大的影响。

从DATA想办法,DATA本身是绝不能省的,但可以创建自增主键,使写入都是顺序写入,写入达到高性能,同时减少B+树的空洞。同时如果是数据迁移,可以先迁移数据,再创建索引。

从LOG想办法,基本没得优化。ACID中的D太重要了。

从BINLOG想办法,如果是数据迁移,而又不需要主从复制,可以暂时关闭BINLOG,等迁移完全量数据再开启BINLOG。

从DOUBLE-WRITE想办法。对于某些存储介质而言(NVMe SSD),会在物理层面保证一个页的写入的原子性,所以可以直接在MYSQL配置参数中关闭DOUBLEWRITE:设置innodb_doublewrite = 0

 

实际应用案例:

在一次数据迁移中,临时关闭了BINLOG和DOUBLE-WRITE,整体迁移性能上升一倍。

文章来自个人专栏
cygwing专栏
5 文章 | 1 订阅
0条评论
0 / 1000
请输入你的评论
1
0